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崇祯聊天群> 1190 宗室藩王大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90 宗室藩王大会(1 / 2)

等火车再次转完一圈之后,崇祯皇帝没管那些内侍下车离开,而是在车上,对他的臣子说道:“这辆火车,朕放在御花园内,乃是给朕的爱妃们游玩用的。不过诸卿应该也都能看出来,一旦我大明各城之间,各繁华之地都修建了这火车的话,如果这蒸汽机的动力够大,那一次性可以拉动多少人,从一地到另外一地?如果换成货物的话,那又有多少能从一地到另外一地,诸卿想想,这和如今的交通相比如何?”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这还没完,看着沉气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形成了大明王朝的宗藩制度为: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俗称的圈禁当猪养。荣华富贵不缺,但只能待自己王府里,连外出祭祖都难。

大明的宗藩制度,在明神宗的时候,因为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对各级爵位,比如藩王、郡王、镇国将军等有过一些限制,但总体来说,大的制度方面还是保持不变的,宗室问题,依旧是大明朝最大的问题之一!

终于,到了崇祯朝的时候,宗藩制度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初有唐王封洞吾,唐王一脉,全都搬去了新的唐国。从此之后,就拥有军政大权,再次成为了真正的藩王。而对于大明本身来说,从此之后,朝廷不用支付唐王一系的俸禄,由唐王自负盈亏。且唐王在国内的封地等等,都拍卖后不再属于唐王,相当于把唐王在国内的权利义务,都打包丢到洞吾去了。

对于大明藩王来说,这当然是有风险的。第一,分封到国外,首先得要打下来吧?万一钱财耗尽,打不下来怎么办?

不过这个问题,崇祯皇帝起码在最初的三位藩王上,是给他们包办了的,保证能就藩,藩王的钱不够,朝廷可以补贴,藩王未来的收益可以抵押。

第二,藩王封到海外,对于藩王来说,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至少没有大明富裕,这样的情况,对于有的藩王来说,也是不乐意的。

不过从前面三位藩王的例子上看,崇祯皇帝又允许藩王在百姓自愿的前提下,能带走多少大明百姓都可以,包括文官武将,只要愿意跟藩王去的,都会放行。不但如此,还会大力支持藩国的建设,给其规划,抵押贷款,鼓励国内商贾去藩国互通有无,甚至还派兵驻守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方,比如和邻国相邻的地方,或者临海的地方,由朝廷来治理,抵御风险。

就从目前的情况看,崇祯皇帝对于藩王封建海外的事,是非常重视,非常支持,表现出了非常大的诚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待在自己藩王府里的藩王们心动了。

就算有个别还是愿意混吃等死,可他这一脉的宗室就不愿意了。大明宗室,不但藩王被圈养,其他的郡王,镇国、辅国和奉国将军,以及镇国、辅国和奉国中尉,皆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就这,对于郡王和将军来说,或者还能过个安逸日子,但是,对于那些中尉来说,就惨了。

宗室人口太多,就是把一年的税收全部用来支付宗室俸禄都不够,因此朝廷就干脆找各种借口拖欠,甚至不给你登记玉蝶,不承认你是宗室成员,而他们又不能参与士农工商这些,没有收入来源,那叫一个惨啊,有的过得比乞丐都不如。

特别是奉国中尉,按朝廷律法,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就是奉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世袭奉国中尉,不分长子、余子,这奉国中尉就多了,也是最苦逼的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