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 第123章 军权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合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军权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合适?(1 / 2)

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月里,各国都开始了沸沸扬扬的计划改革,所谓计划改革就是在某些可取政策的基础上再加以利用,成为自己的治国理念政策,一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二是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安生日子,这些想法,在历史的不现实的基础上,正在慢慢的走向现实。

但是这天下的各国皇帝们和臣子们都真的甘心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吗?其实不然,停战后的他们有些人真的专心投入到恢复国家经济建设和落实地方以及军事建设,而有些人则是十分不安分,一边在搞改革,一边在暗地里琢磨如何应对未来战争问题做出决断。

比如现在的嬴政和王莽二人,两个人现在的关系比较缓和,至少王莽还在租借秦国成杜县的那一整座城池的土地,嬴政并没有下令命王莽归还田地,因此两个国家还在进行盟交政策。

大臣王纲常主持田地租税问题已经很久一段时间了,并且还特意向秦学习了一下如何才能在如此荒凉的田野种植农作物,现如今大新政权在秦国的支持下,农业生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是还远远不够。

“陛下,臣以为还应该向大明靠拢,毕竟现在先进度最靠前的还是朱元璋他们,自从皇太极被朱元璋打得丢盔弃甲之后,他们的先进第一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臣以为应该大力向大明政权寻求帮助。”

王纲常的这番话的确让王莽有些心动,要说现如今天下各国实力最强悍的是明,经济最彪悍的还是明,就连宋也得退退步给明让路,这并非是瞎吹一通,皇太极战败之后一直都在寻求如何振兴大清的办法,但始终都没有寻求到问题的关键,结果就只能依靠这些汉人来慢慢恢复国力来调养本国的创伤。

因为皇太极的骄傲自矜,认为只有武力才能战胜一切,这种想法和邻国的忽必烈的想法几乎一样,只不过皇太极是想以恩威并施的办法来解决附近的敌人,结果恩非凡没有实现,威用过头了,导致大清军队一退再退,面对比他们还要先进的技术和后天学习的军事知识的大明政权,皇太极很显然就打不过。

“朕准许你前往大明京城寻求朱元璋的帮助,但在那里不用多说话,他们问什么,你就如实回答,向朱元璋表达我们大新虚心求教的诚意。”王莽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国家现在需要你们的帮助,只要你们能够答应,我们绝不避讳任何事情。

王纲常点了点头拜道:“臣遵旨!”

与此同时,冯皓来到了练兵场面见了昭国的高级将领,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完美,军事改革落实后,高思继麾下的兵马全部重整改编,刘裕又把一些打仗猛的士兵编入到一个营里,分成了甲乙两种军队。

冯皓坐在中军帐之内,看着周围意气风发的将军们说道:“这段日子辛苦你们了,有你们支持军队改革工作,我就不用有太大的心思投入到军队改革上了。”

大将军刘裕和淮州尹郭威二人欲言又止,冯皓见他两人想说一些什么话,刘裕先一步说道:“大王,军队还是有些不可控因素。”

其实大家都知道,刘裕口中说的不可控因素是将军掌握兵权过盛,唯恐重蹈刘裕当年夺取东晋政权那样的覆辙。

他说的那一番话也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王猛早就把军队内的所有结构都摸了个透,并且随时汇报给冯皓,因此如果冯皓想透过军权过高的将领直接调兵,完全不用担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