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467章守仁辞官,人杰之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7章守仁辞官,人杰之怨(2 / 2)

倘若这位“现世圣人”扔要一意孤行,不知好歹,那朱厚也绝对不会客气!

既然他能摁着群臣喝水,自然也能摁着王守仁喝水!

王守仁吞吞吐吐了大半天,向着杨廷和望了一眼,而后长叹一声,一眼不发。

他的这番姿态却是瞬间让朱厚明白了一切原委。

合着是两个老东西的宿怨啊!

杨廷和与王守仁有仇,仅次于王琼的生死大仇!

历史总是如此的荒诞,杨廷和乃是天下闻名的贤相,大明的擎天之臣;王守仁却是一代宗师级大儒,王学奠基人,堪称“现世圣人”。

两位惊才艳艳又忧国忧民的忠正贤良,竟然结下了生死大仇,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大抵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王阳明的伯乐乃是前任兵部尚书王琼,而杨廷和与王琼有着大仇,这便是派系之别。

正德十一年,王琼启用王守仁平定叛乱,由此王守仁凭借此功步入了朝堂。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被王守仁率军平定,甚至生擒了贼首,可谓是滔天大功。

守仁奏书此战归功于兵部尚书王琼,而只字不提内阁,内阁遍论群臣功绩,却只字不提王琼!

而届时执掌内阁之人,正是杨廷和!

双方结怨由此开始!

其二,王守仁乃是心学宗师,创立了“阳明心学”,并将其推行天下,这对于一生推崇程朱理学的杨廷和而言自然是无法忍受之事!

程朱理学乃是太祖钦定的官方哲学,是士族能够掌控朝政大权的根基。

王守仁提倡的“知行合一”、“心即理”、“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等简直就是在批判程朱理学,动摇士族的根基!

在杨廷和眼中,王守仁自然就成为了“文人逆种”,他的学说也沦为了“歪理邪说”,受到程朱理学极尽打压。

当初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日,肃清朝纲时,不知趁机罢免贬斥了多少王学弟子,若不是王守仁机敏逃过一劫,只怕他也会遭到清算。

这便是双方第二次结怨,还是生死大仇!

其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双方政见也不合。

杨廷和是真正老谋深算的权臣,在黑暗的正德年间选择匡补时弊,而非如王守仁那般直谏上奏。

杨廷和走的是权臣之路,通过将朝政大权悉数囊括在自己手中,以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他甚至敢在朱厚即位之初收拾朱厚,领重臣逼宫。

但王守仁走的是儒臣之路,以忠君报国、为民谋利为原则,对权势相比而言并不太热衷。

例如先前朱厚称病不朝,命王守仁总理朝政一月有余,差点将这位圣人吓了个半死,战战兢兢地度日如年。

时至今日,王守仁与杨廷和之间的仇怨不可谓不深,这也难怪他会如此焦虑,甚至不惜辞官归乡,以避灾祸。

朱厚面无表情地转头直视着杨廷和,在后者微微颔首后,展颜笑道:“爱卿不必杞人忧天,一切以新政为主!”

王守仁闻言长松了一口气,有了圣天子这句话他便放心了。

只要杨廷和大权在握之时,趁机对他及他的弟子下手,对于这新政一事,王守仁是举双手赞成。

不清扫一些贪官污吏,他的弟子怎么能步入朝堂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坑,就要先拔萝卜!

【作者题外话】:兄弟们投票票呀,谢谢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