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391章 革新科举,废除八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1章 革新科举,废除八股(2 / 2)

身旁的吕柟闻听此言,浑身一颤,随后擦去眼角清泪,挥笔就作。

而衍圣公孔闻礼却早早地便开始书写大作,经历过上次的事件之后,孔闻礼早就不敢与朝廷叫板,他明白衍圣公府早已今非昔比!

一旁饮酒观察的朱厚注意到五人都选择了顺从,心中按松了一口气。

此次召集四位大儒,及当代衍圣公,本就是为了借用他们于士林之中的威望与影响,助自己顺利革新科举。

革新科举比之废除内阁更甚,真正是在撅了文臣集团的根,因此朱厚不得不慎重考虑,做好万全准备。

由四位知名大儒与当代衍圣公出面背锅,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自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历代帝王皆视其为国之重典,极为重视!

科举取士,选拔官吏,毫无疑问,科举制度与官僚政治紧密相连,乃是大明帝国的根本,皇权统治的基础。

而有明一代,科举制度虽日趋完备,却逐渐烂熟而衰敝。

时至今日,科举大考被程朱理学所限制禁锢,选拔出的皆是一些死板呆滞的书呆子,于国而言积弊久矣。

如八股文章,不仅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因而八股文多半含混生涩、似通非通。

八股文章完全没有诗、赋、论、策等文体的佳作那种熠熠文采和酣畅气势,而是晦涩枯燥,有些句子甚至难于准确把握其意义。

在朱厚看来,典型的八股文风是啰啰嗦嗦,空疏无聊,同政治才能根本搭不上任何关系。

而朝廷一向标榜“求实尚正”,只许考生做“浑厚老成”的死板文章,不得用诗赋式的华丽词藻,不得引用经典以外的其它任何书籍,更加显得死板僵硬,毫无可取之处!

如同太祖逐鹿天下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厚富国强兵的九字真言便是兴教育,练强兵,重技艺。

而教育之重,便在为大明取士的科举。

因此八股必废,科举需革!

一个时辰之后,五人皆已停笔,随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然发生于王湛与罗吕两派之间。

又是一个时辰,朱厚终于见到了四位大儒商议而定的新科举考纲,还算是比较满意。

除了必须要有的四书五经外,原本就有程朱理学的代表作品《四书集注》被强留了下来,还有代表阳明心学的《传习录》,以及朱厚“呕心沥血”的大作——《盛世危言》。

王守仁这个现世圣人也不要面皮了啊,把记录自己言行的《传习录》强行加了上去,怪不得罗吕二人脸色如此难看。

“黄锦,举行临朝!”

“五位爱卿随朕去做个见证!”

事不宜迟,趁着这五位学界大佬还未反悔,即刻敲定此事才是正理。

自圣天子即位以来,每次举行临朝,必有大事发生,这是满朝文武默契的共识。

不知今日,这位圣天子又要做出什么惊天之举?

很快他们便得到了答案,一个令满朝文武为之哗然的答案!

朱厚高坐于龙椅之上,俯视着文武百官,抑扬顿挫地高喝道:“祖宗表章六经,颁赐敕谕,正欲崇正学,延正道,端士习,育真才,以成正大光明之业,百余年间人才深厚,文体纯雅,近年士习多诡异,文体务艰险,所伤治化!”

“今有大儒王守仁、湛若水、罗钦顺、吕柟四人,及衍圣公孔闻礼,深感大明文风变异、文体不正之象,故向朕谏言革新科举,并亲自拟定全新考纲,朕心甚慰。”

“传令天下,日后之科举大考分设经义、策论、诗赋、算数四科,以全新考纲出题,除经义外不得以八股文作答,择优取士。”

“说理者,必窥性命之蕴;论事者,必通经济之权;判必通律;策必稽古。非是者悉屏不录!”

“今增设一教育部,专管各地学子教育,由孔闻礼担任尚书,湛若水与吕柟出任侍郎,于各地广设书院,由朝廷出资为学子提供十年的免费教育!”

“着军机处立即拟定具体方案,传行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