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220章改革内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改革内阁(1 / 2)

即便如今已有身为天子近臣的夏言入阁拜相,成为内阁大臣,王琼出任内阁首辅,从表面上而言内阁已经成为了朱厚的一言堂。

今日议定尊号之事,蒋冕等人未曾反弹便是最好的例证!

但朱厚对于内阁仍然不放心,因为那位张居正张大牛可还未出生啊!

况且大明帝国的“阁争”可是促使这个原本的“天朝上国”逐渐衰亡的主力军!

天顺初年,李贤二度入阁,复辟的英宗命其“掌文渊阁事”,加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地位独尊。

自此李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内阁首辅!

随着位居第一者李贤开始有了”首辅“的尊称,其次的阁臣就被满朝文武默契地称为次辅,其余内阁大臣则称为群辅!

英宗朱祁镇天顺之世,李贤为内阁首辅;宪宗朱见深时,万安等为内阁首辅;武宗朱厚照时,有李东阳、杨廷和等为内阁首辅。

而如现在内阁之中的王琼为首辅,次辅则是谢迁认定的梁储,蒋冕、毛纪、夏言与还未复阁的费宏均为群辅!

内阁之中由此产生了阶级,自然就会产生纷争,党同伐异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宪宗之时赫赫有名的“纸糊三阁老”,万安、刘珝、与刘吉!

由于万安等人在成化年间虽然身居高位,入阁拜相,却始终尸位素餐,对宪宗朱见深的种种失德之举不能有所匡正,以至于万安、刘珝、刘吉三位阁臣被人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六部尚书则被戏称为“泥塑六尚书”。

与“天下贤相”谢迁、“擎天之臣”杨廷和相比,万安等人简直就是大明帝国最普遍官员的典型代表!

如若他三人仅仅只是尸位素餐倒也罢了,但利欲熏心的他们未曾将精力放在治理朝政、规劝天子上,反而大肆进行党同伐异、培植党羽之举!

首辅万安、次辅刘吉与南人结党,阁臣刘珝则与北人结党,相互倾轧,扶持党羽,最后以万安和刘吉获胜、刘珝致仕而告终。

“纸糊三阁老”中,万安“贪狡”,刘吉“阴刻”,刘珝相较二人为优,但被时人认为“狂躁”。

三人皆是程朱理学培养出的典型书生,毫无治国才能,但偏偏能够显贵,甚至入阁拜相,其后不思精忠报国,反行党同伐异之事,这才是真正的“”奸佞幸臣”!

阁争最典型之事,莫过于嘉靖隆庆两朝之时,张孚敬陷害杨一清、夏言撵走张孚敬、严嵩诛杀夏言、徐阶斗倒严嵩、高拱弹劾徐阶、张居正驱逐高拱,惨烈的阁争之风盛行,以至于身为首辅者竟无一有善终!

以上这些名臣,除奸臣严嵩外,均是才智超绝的一代人杰,却始终逃不过权势的诱惑,大开内阁党争之风!

或许他们的动力源自于心中的万千沟壑、满腹乾坤,源自于当年寒窗苦读之时立下的雄心抱负,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没有过错!

殊不知他们行党同伐异之举时,有多少朝臣受其牵连,多少官员因此致仕,郁郁不得志,忧愤而亡!

内阁党争的本质在于权势,毫无疑问,首辅是权势最大的那位,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所以既然已经入阁拜相,成为阁臣,为何不能更进一步,成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呢?

首辅只有一位,阁臣却有五位!

世人只知有首辅,不知有群辅!

何况为了施展抱负,自然要执掌大权,否则便如梁储这般,沦为首辅的牺牲品、陪衬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