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88章兵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兵变(2 / 2)

至于混乱不堪的五代十国,就是“武夫当国”所致!

没有什么天潢贵胄!

没有什么宗法礼制!

只要手中握有重兵,谁都想试一试能不能坐上那皇帝宝座!

宋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后周而代之,彻底统一天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启了属于他的盛世!

最近的兵变就是不久前大明发生的“夺门之变”了,虽然看似兵不血刃,但英宗复辟后,将于谦等数位重臣下狱处死,令人扼腕!

甚至历史上的熜哥也可以说是利用“大礼仪之争”中的“血溅左顺门事件”,动用锦衣卫将朝堂之上任何敢于反对他的声音彻底扫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场变相的“兵变”!

每一场兵变都伴随着淋漓的鲜血,无数的人头以及权力的更迭!

而发生在正德十六年的甘州兵变虽然影响没有先前之例恶劣,却也由此开启了整个大明朝自正德始、至崇祯终的上百次军士兵变之混乱局面,将大明的国运彻底消耗殆尽!

以至于煤山战神朱由检刚刚即位第二年,大同就连续发生了三场兵变!

終崇祯一朝兵变就发生了二十次之多,导致可怜的朱由检彻底无兵可用,反而还要不断派出招募的大军前去镇压,内忧外患之下彻底崩盘,被建州女真窃取了江山,不由令人扼腕叹息!

朱厚心中清楚,兵变的原因正是基于卫所制度的糜烂,边防废弛,执法不严,加之朝廷长期拖欠军饷,这一系列的因不断积累,终于种出了“兵变”的恶果!

卫所制度的根基在于田地,而各地藩王、勋戚、豪强、甚至是宦官纷纷巧取名目侵占耕地,大开土地兼并之先河!

而卫所内,基于军籍的世袭制度,底层军士永远只能是军士,高层的军官则可以通过世袭世代继承,无论是什么歪瓜裂枣都可以世袭其父职位,成为“人上人”,成为肆意奴役军士替自己攫取财富的“土皇帝”!

如沙凯唱等丧心病狂之辈更是敢于侵占军饷和朝堂的赏赐!

底层军士心中的怒火自然而然逐年累积,直到承受不住,最终集体哗变!

如此看来,甘州兵变是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吏治的必然结果!

而此次甘州兵变的两个主人公,李隆和许铭分别是何许人也?

为何会导致出一场波及大明国运的惨剧?

朱厚忍不住摇头苦笑,这是对那位好大喜功、热爱军事的正德皇帝昏庸无能的嘲讽!

甘州就是太祖亲设的甘肃镇,九边重镇之一,并且为九边之最西,是大明控制西北地区的重镇!

汉朝时的甘州称为张掖,起着“断匈奴右臂”的重责。而大明的甘肃镇,则具有“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拒胡虏,经制长策”的重大战略意义!

甘肃镇如今的三大高官分别是总兵李隆,执掌军政大权;巡抚都御史许铭,负责监察和制衡总兵;镇守太监董文忠,代表皇帝和朝廷监督两大官员,不过已经被朱厚即位时罢免了,如今在司礼监中任事。

李隆与沙凯唱比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人出身军籍,曾在江西镇压王浩八领导的农民起义,因抓捕不力恐被朝廷责罚,丧心病狂地杀害无辜百姓以充数,堪称“杀良冒功”的典型代表!

以至于百姓中流传着一首民谣:“莫遇李隆军,宁逢王浩八。见贼犹可生,见军必定杀!”

就这样一个没有丝毫道德底线的人面兽心之辈,还被正德朝廷委以重任,认为其“功勋卓著”,升任甘肃镇总兵,执掌九边重镇之一的军政大权!

不得不说正德年间时局之黑暗,正德皇帝朱厚照之昏庸愚蠢!

而许铭则是一位正直敢为的真御史,比起如今都察院这些只知道夸夸其谈、贪污受贿的废物蛀虫不知道好出了多少倍!

但是许铭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意气风发之下在军士的月薪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将军士的月薪由直接发放粮食转变为折合粮价等同的银钱,其实就是变相降薪,如同皇帝“折钞降俸”的策略一样。

底层军士的生活本就因被军官不停地剥削掠夺而苦不堪言,许铭在没有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如此行事,自然引发了底层军士的集体不满。

而甘州兵变的导火索就是许铭见丰年米贱,于是直接降低了军士的月饷!

原本早就囤积好粮食的总兵李隆本想趁机大赚一笔,却被许铭的无心之举彻底坏了好事!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隆于是对许铭恨之入骨,因此他利用军士心中压抑多年的怒火,唆使军士以下犯上,暴杀了许铭,还丧心病狂地焚烧了他的尸体!

甘州兵变,就是李隆这个人面兽心、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畜牲,利用底层军士的怒火,唆使军士哗变,杀害了严格依法办事的巡抚都御史许铭!

而底层军士们却忘了,李隆正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处于的悲惨生活的造成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