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光阴小说网>历史军事>盛世大明> 第47章到底还是自家人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到底还是自家人啊(2 / 2)

更是胆大包天地作死,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他勾结汉王朱高煦造反,成功地被宣宗朱瞻基革爵流放,客死他乡。

直到正统四年英宗朱祁镇才恢复了他们晋王一系的爵位,现今传至第八代朱知烊。

朱知烊此人博古通今,爱好书法,相比于权势财富等身外之物,他更喜欢独坐于书房之中临摹字帖,是整个大明皇室中有名的书法家和藏书家。

晋王府长史乐正丘得到消息后便急忙前往书房,请示这位晋王的意见。

朱知烊闻言默不作声,在慢慢临摹完眼前这副《淳化阁帖》后,叹了口气出声道:“厚熜这孩子我是知道的,也真是苦了他了啊!”

“一位圣天子为充盈国库,竟然不得不用这等上不得台面的下三滥计策!”

“是我老朱家对不起他!”

“他如此坚决,可见国库是真的撑不下去了,那便捐赠五十万两善款吧!”

“既然其他王府默不作声,那我晋王府先表个态!”

“不管如何,这大明是我老朱家的!”

虽然太宗朱棣靖难成功后,对待他们这些皇室诸王比建文帝更狠,几乎剥夺了他们手中所有的权力,仅仅让他们做一个“富家翁”!

但是这天下有这么好治理吗?这皇帝真的有那么舒适吗?

朱知烊是对这些权势地位丝毫不感兴趣的,相反他还感激历代帝王对自己的防备,彻底断绝了自家王府一系的野心。

安安心心地在家喝茶看书,做一个吃喝不愁的富家翁有什么不好!

现在这位陛下虽然看似在逼他们表态站位,更像是对他们求援。

一代圣天子,现在要靠搜刮天下来充盈国库,实在人令人感慨万千。

若是正躺在龙榻上假寐的朱厚知道了他的想法,朱厚肯定会给他颁发一个“老朱家第一老实人”的奖章,或许这种人才称得上是大明的文人!

乐正丘闻言心中稍定,他知道眼前这位老实的王爷心中所想的确如此,二人互相敬重扶持多年,算得上是知己好友,他是不愿此事给晋王府带来祸患。

他们长史都是朝廷派往各藩王府中任职的,说是辅佐,实则监视!

但只要藩王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富家翁”,没有谋逆之心,也不妨碍二人成为知己好友,何况眼前这位王爷还是一心仰慕圣贤文章的知名大儒。

既然得了朱知烊的首肯,乐正丘也不再迟疑,唤来一心腹干吏命其将“晋王府将捐赠善款五十万两”消息散播出去。

太原虽然离京师不远,但押运着五十万两白银前往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此时无疑先放出消息才是最佳的决策,顺便还能响应那位圣天子,给予其他那些默不作声的王府以压力。

河南开封,周王府。

原本周王府是大明朝廷最坚定的支持者,因为第一代周王朱橚是太祖第五子,太宗同母胞弟。

当太宗发动靖难之役,最倒霉的便属这位喜好诗词歌赋的周王了,因其太宗胞弟身份,被建文帝突袭逮捕下狱后流放云南,随后又被召回帝都应天禁锢。

若是太宗靖难失败,可怜的朱老五无疑会被囚禁致死。

即便太宗即位后也不断有居心叵测之人进献谗言,言朱橚欲谋反,小心眼的太宗也逐渐提防于他,兄弟二人再没有了当初的亲近。

这也造成了周王一系如同魏国公一样,世代低调,不敢出现于人前,恐飞来横祸。

现周王一系传至第八代朱睦?(音同沈),因其父早逝,叔伯皆阴谋夺取周王之位,屡次谋划侵害于他,造成了他软弱怯懦的性格。

随着“勒石记功”的消息传到开封,朱睦?便焦急地跑到长史申屠承府上询问对策,如今他能倚靠的也仅有这位来自朝廷扶持自己上位的先生。

申屠承看着惶惶不可终日的小周王,心中不由一软,温和地出言安慰道:“王爷不必过于忧虑,你是皇室贵胄!只要跟随陛下的脚步就行了!”

“先生所言极是,小王必聆听先生教诲!”勉强稳住心神的朱睦?急忙出言道,生怕申屠承不相信他。

这就是天潢贵胄吗?

同是太祖子嗣,为何差别会这么大啊!

申屠承望着眼前惶恐不安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

那位圣天子自即位后的这一系列手段无一不震动天下,足以见其非凡的胆魄和谋略!

而自家这位小王爷生性懦弱,毫无主见,他想不明白为何差别会有如此之大!

同样是先王早逝,同样是靠王府长史主持大局,那位圣天子当真是生而不凡吗?

申屠承和袁宗皋是同一批进士,算是有同年之谊,二人的境遇又十分相似,却没想到这位老熟人摇身一变已经入阁拜相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申屠承这辈子都要耗费在这周王府中了,若是没有一丝不甘心那是自欺欺人,尤其当袁宗皋已经入阁拜相的情况下。

或许这就是命吧!

朱睦?眼见申屠承面有不虞之色,不由紧张地拽住了他的袖子,低声说道:“可是学生说错话惹先生生气了?”

申屠承闻言心中感慨万千,眼前的少年虽然懦弱胆怯,却是赤子之心!

既然没有做帝王的命,那就将他培养成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吧!

这样也算是对得起他对自己的濡慕之情了。

申屠承温和地说道:“王爷多虑了,臣是在考虑该捐赠多少善款合适?”

“开封自古皆是富庶繁华之地,我周王府自第一代先王就蕃至今,也算是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朱睦?眉开眼笑地回答道:“都依先生吧!王府诸事皆是先生主持,小王不了解这些。”

“那就捐赠五十万两吧!不多也不少,是个能让陛下满意的数额。”

申屠承温和地笑道,接着又板起了面孔,严肃地问道:“老夫今日教导王爷《中庸》所言的进学方法王爷可还记得?”

“学生警记于心,分别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嗯,不错!孺子可教也!”

“可还记得……”

袁宗皋,非是我申屠承不如你,而是这时势造就了你!

【作者题外话】:建议入群聊天吹牛:75290899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光阴小说网